光影战争:视频编码标准的权力游戏与AVS的破壁之路
楔子
中国DVD产业的葬礼与编码税觉醒
(2002)
2002年,多批出口欧洲的中国DVD产品因专利纠纷遭海关扣押,典型案例包括深圳普迪公司产品在英国被扣押、惠州德赛公司产品在德国被扣。
中国DVD企业出口每台需支付的专利费合计约16-19美元,具体构成包括:6C联盟4美元、3C联盟5美元、汤姆逊1-1.5美元(最低)、杜比1美元、MPEG-LA 2.5美元(2002年起)。这一专利费结构导致中国DVD企业陷入困境——尽管2002年中国DVD出口量占全球70%,但每台出口价仅30-40美元,专利费占出口价48%-53%,企业净利润不足1美元。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被动地位。专利壁垒的本质是国际企业通过“放水养鱼”策略:早期默许中国企业侵权扩张,待产业成熟后联合索费,以分取利润并压制技术升级。而“DVD之殇”直接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觉醒——2002年国产EVD标准问世,AVS3于2022年7月正式发布,是全球首个商用化的面向8K及5G的编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从“付费者”转向“规则制定者”。
“我们做AVS标准就是为了解决我国数字电视企业‘卡脖子’的难题,让我国视频视觉产业发展不再受制于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AVS工作组组长 高文
一、 技术霸权:编解码标准的权力更迭史
MPEG-2时代:编码税的诞生(1990s-2000s)
专利铁幕的构建
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作为数字视频压缩的奠基性标准,自1994年推出后迅速成为DVD、数字电视和卫星广播的全球通用标准。其专利池MPEG LA通过捆绑27项核心必要专利(后逐步扩容至825项),构建了覆盖57个国家的技术许可网络。
这一机制虽通过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审查(1997年),承诺以FRAND原则消除专利实施障碍,却因强制捆绑许可及高额专利费引发“专利铁幕”争议——以35美元售价计算,专利费14-20美元,占比40%-57%。
MPEG LA的许可模式极具侵略性:每台DVD设备需支付售价至少30%的许可费,而中国厂商2002-2012年间累计支付超100亿美元,其中2005年一次性追溯费用达27亿人民币。
产业绞杀逻辑
MPEG-2的核心专利被索尼、飞利浦、东芝、松下、日立和汤姆逊等六巨头垄断。这些企业通过专利池的协同效应,将中国厂商锁定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
中国制造业虽然拥有全球80%的DVD产能,但每台DVD的利润不足1美元。这种“以专利换市场”的策略,使得中国厂商在价格战中陷入恶性循环——降价无法覆盖专利成本,不降价则失去竞争力。
历史教训
MPEG-2时代的教训深刻揭示了技术标准对产业命脉的控制力。中国DVD产业的溃败并非源于技术落后,而是缺乏自主标准。
没有自主标准,永远只是代工奴隶,这一教训成为后续中国推动AVS标准的原动力。
H.264的“免费陷阱”与专利收割(2003-2013)
蜜月期策略
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简称AVC)于2003年正式发布,凭借其卓越的压缩效率和开放性,迅速取代MPEG-2成为流媒体时代的标准。
Netflix、YouTube等平台在早期均采用H.264,而MPEG LA在2003-2005年间以“免费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厂商加入,形成了短暂的”蜜月期”。
收割时刻
然而,MPEG LA的“免费”承诺在2010年被彻底撕毁。随着H.264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MPEG LA启动了分级收费模式:手机厂商每台设备需支付0.2-2美元的专利费,内容平台则按流量分成。
苹果公司在此期间累计支付的专利费超过30亿美元,成为H.264专利池的最大受害者。
技术与商业的博弈
H.264的成功在于其技术先进性,但其专利池的商业化运作却暴露了标准制定中的权力争夺。
MPEG LA通过“免费陷阱”吸引了大量厂商,随后通过高额专利费收割利润,这种“先免费、后收费”的商业模式,使得H.264在技术上成为赢家,但在商业上成为垄断者。
HEVC的三池割据:专利内战与内容围剿(2013-2025)
专利池的割据
H.265(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简称HEVC)作为H.264的升级版,于2013年推出。然而,HEVC的专利池并未形成统一,反而演变为三大阵营的割据:
- MPEG LA:年销超10万台设备收0.2美元/台,由三星、松下主导。
- HEVC Advance:4K电视1.2美元/台+内容商0.5%分成,由GE、杜比、飞利浦控制。
- Velos Media:未公开费率,已经开始对企业提出诉讼,由高通、苹果主导。
内容围剿
HEVC Advance已于2018年取消对非物理内容(如流媒体)的专利收费,仅保留硬件设备授权。这一事件标志着HEVC专利池的商业化模式已触及内容平台的底线,迫使中国厂商加速推动自主标准的全球化布局。
二、技术破壁 :AVS标准的三次技术长征
AVS1:生死时速(2002-2012)
绝地反击
2002年3月,时任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徐顺成在香山会议上提议组建“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化工作组”(即AVS工作组),首次将标准主导权问题提高到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来。
2002年6月,AVS工作组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批准成立,联合北京大学、华为等机构展开攻关。
2006年,AVS1(GB/T 20090.2)正式发布,成为首个国产视频编码标准。
技术博弈
AVS1采用分层预测技术,在广电领域性能对标H.264,迫使MPEG LA将中国区费率降至0.1美元。这一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专利成本,更打破了国际标准的垄断格局。
AVS2:超高清奇袭(2013-2018)
弯道超车
2016年,AVS2(GY/T 299.1)成为广电行业标准,其采用先进的混合编码架构,在块划分上更为灵活,精准适配4K超高清视频对压缩效率的极致要求;AVS2压缩效率相比前代标准提升一倍以上,在监控场景下比HEVC(H.265)高出30%-40%。
2018年,央视开通全球首个AVS2 4K频道,截止目前终端部署量突破3亿台。
生态突围
AVS2的推广不仅依赖技术优势,更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化应用。广电总局的强制采购政策和华为、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生态合作,使得AVS2在4K超高清领域迅速占据一席之地。
AVS3:8K时代的利剑(2019-2025)
标准闪电战
AVS3是全球首个商用化8K编码标准,成为全球首个支持8K/120fps的编码标准,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的首次国际领跑,从根本上重塑了8K时代的编码技术格局。
在编码性能上,AVS3较AVS2的压缩效率提升1倍,面对8K超高清内容,有效化解了压缩难题,在4K/8K超高清场景中,相比国际主流的HEVC(H.265),同等主观性能质量下,码率节省近40%。
生态构建
在生态构建方面,AVS3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扩散与影响力。
2019年,华为海思等单位联合发布首个基于AVS3标准的8K端到端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推出全球首款AVS3标准的8K超高清解码芯片Hi3796CV300,自此产业链各环节迅速响应。
博雅睿视成功支持了我国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超高清频道建设,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网未来电视、中国移动咪咕视频等融媒体超高清频道建设,2022北京冬奥会、2022杭州亚运会、2022卡塔尔世界杯、2024巴黎奥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由六部委联合发起并推动的全国性超高清视频产业推广活动“百城千屏”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及赛事直播。
三、 产业突围:从专利授权到芯片
中国企业的角色转变
华为、腾讯等中国企业开始在HEVC专利池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被许可方,也是许可方。
通过交叉授权协议,这些企业成功降低了净支出,同时积累了专利储备,为未来标准竞争奠定基础。
AVS专利的“1元策略”
AVS专利池采用“1元封顶+运营商豁免”模式,大幅降低产业链成本,较HEVC平均节省终端厂商专利成本60%,标志着中国标准在专利博弈中具有巨大优势。
这一政策延续了AVS系列标准的一贯策略,自2006年AVS1发布以来,每台设备仅收取1元人民币专利费,且不对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收费。
硬件生态的合纵连横
1.华为海思
2019年首发Hi3796CV300芯片,支持8K/120fps AVS3硬解,为华为终端提供差异化竞争力。该芯片采用12nm制程,集成4TOPS NPU算力,成为全球首款商用AVS3解码芯片。
2.联发科
MediaTek Pentonic 700集成AVS3解码模块,覆盖中端机型成本仅增2美元,使得AVS3快速渗透至主流市场。该芯片支持4K 144Hz可变刷新率,同时兼容HEVC、AV1、VVC等格式,成为智能电视厂商的首选方案。
3.博雅睿视
2024年12月19日,博雅睿视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第91次会议期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首颗支持 AVS3 / SVAC3.0 编码标准的端侧视觉智算 SoC 芯片 SPARK RE3200。该芯片的成功发布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视频编解码标准在产业应用方面再次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国际领先。
四、新秩序宣言:全球规则的重构
标准出海的“一带一路”模式
高铁范式复制
仿照雅万高铁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AVS3通过“标准技术+基建捆绑”进入东南亚。在印尼、越南等国,AVS3将成为超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
国际组织破冰
- 2022年3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正式发布IEEE 1857.10标准,AVS3正式成为其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 2022年7月,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正式批准AVS3成为标准体系中下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之一。
- 2023年7月,ETSI正式将AVS3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纳入标准体系(ETSI TS 101 154 v2.8.1)。
地缘政治与技术主权
美国反制
FCC以“技术安全”为由延缓AVS3在美认证,推动Open RAN联盟排斥中国标准。这一举动暴露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崛起的焦虑。
中国应对
- 国内市场强制应用:2023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新采购设备支持AVS3。根据《4K超高清电视技术应用实施指南(2023版)》(2023年7月21日印发),该文件明确将AVS3纳入超高清电视技术标准体系。
- “一带一路”标准联通计划:与12国签署标准互认协议,推动AVS3的全球化布局。
AVS走向核心舞台
博雅睿视助力咪咕视频闪电突围
在博雅睿视支持下,咪咕视频已经成功实现AVS3取代H.265标准,应用于全球顶级体育赛事的直播与点播场景,标志着我国自主音视频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化应用的核心舞台。
- 2022年冬奥会中,咪咕首次采用AVS3进行8K直播,节省带宽成本4000万元。
- 2025年世俱杯期间,AVS3成为默认编解码标准,覆盖100+款手机,用户可见“AVS”标识。
终章:AVS已经站在了产业化的十字路口
20多年前,因为缺乏自主标准,我国全球占比超过80%的DVD产业,在西方企业专利武器的围剿下被彻底摧毁。高文院士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搭建中国视频编解码标准体系(AVS),就是为了避免中国视频视觉产业重蹈覆辙。
在高文院士的带领下,我国完全自主的视频编解码标准AVS3,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对国际最新标准H.266的赶超,并走向全球,成为IEEE、DVB、ETSI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推荐标准,并在东南亚、古巴等地落地。但在产业化上,由于缺乏国家的大力推动和行业的坚定支持,目前除广电以外的行业还主要采用H.264/H.265标准,并每年为此支付几十上百亿美元的专利费,成为行业发展沉重的负担。
20多年后,西方专利组织故伎重演,磨刀霍霍。2025年7月,Velos Media在德克萨斯州西区联邦地区法院对字节跳动及TikTok正式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意欲再次收割我国视频产业。
现在我们已经铸就长剑(AVS)!在西方专利组织的胁迫下,我们是再次屈服,还是要坚定的揭竿而起,推动我们自主标准走向产业化的舞台中央呢?
这需要我国整个视频产业,从国家层面,到行业协会,到各个企业,以及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深度思考并做出抉择!
“我们花了17年,让AVS从技术上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再加上5G的应用,我国在广电设备领域已走在全球的前面。未来中国会像在5G领域一样,也将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AVS工作组组长 高文
作者:博雅睿视总经理 韩巍
【数据来源】
- DVD专利费构成及市场份额: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报告(2002)、《中国之影》(2005)
- AVS3标准时间线:AVS工作组官方公告(2022)、ETSI TS 101 154 v2.8.1(2023)
- MPEG-2专利数量:MPEG LA官方许可协议(2008)
- 企业芯片发布:华为海思官网(2019)、联发科技术白皮书(2022)、博雅睿视发布会资料(2024)
- HEVC专利动态:知产财经(2025年7月)
- 高文院士奖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公告(2024年4月)